先说句大白话:普通散户每天追涨停、打板、做T,十个人里九个半把钱送给了手续费和主力。
为啥?因为短线是职业选手的战场,他们有量化模型、专线行情、团队风控,而咱们只有一部手机、一腔热血和一根被情绪牵着走的神经。
图片
开盘一红就激动,一绿就割肉,一天不操作就手痒——这种“勤劳”在股市里不是美德,是绞肉机的电源。
那普通人该怎么办?记住三句话:学会等待、学会埋伏、学会买在“大赚小亏”的关键点。
听起来像鸡汤,其实是一套极简却反人性的流程,我把它拆成四步,每一步都配一句土味口诀,保证一看就懂。
第一步:等——“没鱼不开锅,没风不起帆”。
短线亏钱的最大根源是“怕错过”。其实一年里真正值得出手的“黄金坑”不超过五次,其余时间都是垃圾行情。
怎么判断?盯住两个指标:一是大盘情绪,沪深两市成交量缩到最近三个月最低点的70%以下,说明没人玩了;
二是板块热度,你关注的板块连续两周没有出现在涨幅榜前五,甚至开始被财经频道骂“过气”。
这两个信号同时出现,就像冬天湖面结冰,鱼都沉底,这时候下网才有大鱼。别急,先让市场冷透,冷到群里没人发红包、股吧没人骂街,再开始翻石头找螃蟹。
第二步:选——“烂泥里挖藕,丑股里藏金”。
等来了冰点,下一步是挑“能活下来的”。打开板块,把市值低于50亿、业绩连亏三年、高管被立案调查的全部拉黑,剩下的按三个硬条件筛:①最近两年净利润不能下滑,最好稳中有升;②股价必须低于过去三年估值中枢(看不懂估值就简单对比,现在价格比2019年疫情底还低就行);③股东人数连续两个季度减少,说明筹码在集中。筛完可能只剩三五只,别急,再打开周线图,看看它们是不是都在“箱体”里横着——像火车在站台等人,横得越久,启动时越快。
第三步:埋伏——“买在阴影里,卖在阳光里”。
好股找到了,别一把梭。把资金分成三份:第一次底仓在箱体下沿(最近一年最低价往上5%左右)挂限价单,成交后设7%止损;
第二次加仓等放量突破箱体上沿(过去一年多次冲不过的那根线),当天收盘价站稳再加,止损提高到成本价;
第三次加仓等回踩箱体上沿不破,缩量收星时加,止损设在箱体上沿下方3%。这样三次买下来,你的平均成本就在主力建仓区附近,而最大亏损被锁死在7%以内。
记住:不放量不追,不回踩不加,像老猎人一样,不见兔子不撒鹰。
第四步:卖——“让利润奔跑,让亏损断腿”。
很多人拿反了:涨3%就慌着落袋,跌10%却装死等解套。正确姿势是反过来。加仓完成后,只要收盘价不破10日均线,就拿着;哪天放量急拉,分时图上出现“钓鱼线”(直线上升后横盘),先减半仓,剩下的设5日均线止盈;如果跌破10日均线且当天收不回,清仓不纠结。
这样一轮下来,你可能错两次小亏7%,但对一次就能赚30%以上,数学上早就赢了。最关键是:卖掉后别立刻追下一个,继续回到第一步——等。空仓也是交易的一部分,而且是最难的部分。
最后讲个真实段子收尾。2023年国庆后,旅游板块被骂成“疫情遗毒”,某景区股跌到7块钱,成交量缩到巅峰期的十分之一。邻居王姐按上面方法,7.2元建了底仓,12月突然放开政策,股价一个月拉到14块。她没贪,13块全卖了,扣掉前面两次试错的小亏,净赚一辆比亚迪海豚。问她秘诀,她笑:“节前人人骂旅游时我买的,节后人人吹复苏时我卖的。炒股跟赶集反着来,准没错。”
所以啊,普通人别跟短线较劲,把时间花在等和选上,把操作压成一年三五次。慢就是快,少即是多,这才是散户唯一能赢的路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平台在线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