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清代的时候,六经已经慢慢的变成了我注六经了,而不再是六经注我,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种所谓的文艺复兴,傅正老师您觉得呢?
清代学术的兴起主要是在江浙这一带,以顾炎武、黄宗羲为代表,尤其是顾炎武,对于后来清代学术的开创作用是非常之大的。他们有一个问题意识,就是说明朝灭亡,王阳明那套东西要负主要责任,一天到晚教人静坐、致良知,然后平时袖手谈心性,临危一死报君王。
那么首先你王学在学术上就是很不严谨的,按照顾炎武他们的看法,明朝人搞事情确实是非常不严肃,你无论写史也好,著经也好,都是这个问题,就是属于这种我读到经文我感觉跟我理解的不一样,那不是我错了,经文错了,我把你经文改一改,宋明都有这个问题存在,所谓程朱陆王都有这个问题,那么尤其是王阳明和他的厚学这个问题特别的大。
那么所以说,清代学术兴起,它本身有一种问题意识,就是我要去矫正所谓的王守仁那套心学,搞六经注我那个东西,所以特别去强调真正严谨的学问,要在非常完整的文献考据的基础之上才能得出来。
我们对王阳明的理解有一个很大的转折,就是整个清朝,有清一代王学基本上是一条死狗,一直到什么时候呢,就是清末的时候,好多人跑到日本去,尤其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,梁启超到了日本去以后,发现有些日本学者很推崇王阳明,他开始重新发掘王阳明,其实那套东西已经跟中国传统的王学已经不一样了,日本人那套阳明学,但是在清朝很长一段时间内,基本上没有人去讲,说你是王学就相当于是一个骂人的话。
发布于:上海市配资平台在线咨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